那些被我藏在心里的话……

2016-08-12
在今天的《发展心理学——青少年》的课程中,牟姐姐引导各位营员写下了那些日常生活中被禁止做的事情以及日常所面临的困惑。

请给我们五分钟的时间,听听那些被藏在内心深处的话。


1
“我感到困惑”
“家人对自己的期望太高,把目标定得太高,把成绩看得太重了,听不进任何有关学生成绩不是最重要的话,太唠叨,尽管我知道他们是为了我好,但总是听他们讲同一种事情,不厌其烦地说,心里总是会厌倦的,但由于他们是长辈,所以我不能顶嘴,只能听。心里感觉压力很大,但不能跟别人说。”

“妈妈,我在学校里,你不让我与死党玩,我理解。可你平常总不和我好好讲话,感觉你就是想激怒我,请和我好好讲话,‘三克油’!”

“父母为什么不让我关房间门?你们害怕我玩电脑,可我不是已经戒了吗?我会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会对自己负责。”

“我想爸妈因为自己现在太苦了,所以才想要给后代活得轻松快乐,但现在科技较为发达,代沟问题过大,只能采取压迫强制。”

“妈妈:我在家里你都不让我玩电脑,可有时我写作业累了,也可以放松一下。”

“对我有什么问题直接问,别揣度。”

“父母总逼我去补习,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放弃自己那么多事情只为了考个好成绩。”

“考试考不好就不允许我和同学出去玩。”

“与父母交流很困难(从来没有好好交流过)。”


“父母经常可以不守信,那为什么我不可以呢?”

“父母一直想加入我的外出活动(同学聚会、旅游),我觉得好尴尬。”

“父母干涉孩子交朋友,可是他们对我们交的朋友一点都不了解。”

“为什么父母要知道我的成绩。”

2
“我不喜欢被禁止”

“爸妈总是不让我玩手机、电脑,不让看电视。”


“爸妈不让我与那些死党一起玩,还说我与他们的缺点一样。”


“父母禁止我出去旅游。”


“父母禁止我晚睡晚起。”


“父母禁止我在家坐着,会逼我出去玩。”


“父母禁止我看偶像剧、琼瑶剧,不准我追星,不让我买周边。”


“爸妈不让我喝饮料。”


“爸妈不给我零花钱,怕我乱花。”


“爸妈说我成绩不能差得考不上三中。”


有为建议

青春期的孩子处于身体和智力快速发展时期,他们在这段时期中学会承担责任、做出选择并逐渐形成自我价值观。这种发展和变化也会让他们自己经常感到矛盾和困惑。作为父母,平时可能会面对工作、家庭、个人方面各种烦恼,容易习惯性地对自己的孩子下“禁令”或不理会他们的问题。但父母不加商量解释的“禁令”并不会让他们感到自己被关注,反而会让他们感到自己缺少关注,父母并不理解自己。为了得到关注,或者为了表达不满,孩子们可能会故意做一些让父母生气的事。

青春期并不意味着“叛逆”,只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形成有效、合理的沟通。孩子已经开始有关于“自我”的意识,不再完全归属父母了。如果父母能意识到这一点,问题就不难解决了。多创造一些与孩子轻松交流的机会,不要过度关切和质问,先建立信任感。学会倾听之后,再尝试建立同理心,与孩子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理解的共情,让他们感到自己被理解,他们也会学会怎样理解父母。在处理具体问题时,父母和孩子都需要表达自己的意见,再以商量的形式取得双方都能接受的做法,并达成约定。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责任,培养他们的契约精神,同时也会建立一种理性、良好的家庭交流方式。


如果您在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方面有其他困惑,可以关注并咨询有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