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员书籍推荐 | 当你不知道读什么?

2020-11-13

 

不知道读什么的时候 

 

当有一天天气晴朗,心情愉悦,你非常想打开一本书阅读起来,享受生活的美好,但尴尬的情况出现了,不知道要读什么书?

 

当你不知道要读什么书的时候,有两个很好的方式:

第一个可以逛逛书店、图书馆,来有为转转,发现一本吸引你的书,打开了读两页看看符不符合你的胃口;

第二个可以看别人的书籍推荐,一般能把读书分享出版成书籍的人,文化功底都比较深,读这类书通常能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乐趣。

 

这本书是英国大作家毛姆写的,出版的时候起了一个很不错的名字《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这个名字深受广大读书人士的喜爱。

 

这本书不是一本严肃的书,正如推荐中所写”这是一本巨匠的八卦之书,也是毛姆对于阅读和哲学的洞见之书,文学巨匠的辛辣秘密与有趣人性。“这本书里有很多毛姆对于作家生活的八卦内容,让我惊叹居然可以这样,也有很多幽默或犀利的点评。

 

下面是一段挺有意思的书里的内容,分享给大家:

因为拥有一家瓶子厂和一块家族墓地而收入颇丰的洛根皮尔索尔史密斯这样谈 论写作:“作家为了钱写作,便不是为了自我。”这种愚蠢的言论仅仅说明他对文学史的无知。约翰逊博士为了挣钱付母亲的殡葬费,写出了英国文学中的杰出作品,同时他说道:”除非是为了钱财,只要不是白痴的人,便不会愿意写作。” 狄更斯与巴尔扎克也不把为钱财写作当作耻辱。小说作者的写作动机,就像作品能卖出多少本一样,与批评家没什么关系,判断读到的作品是否成功才是一个批评家的工作。

 

本书内容整理字凤凰卫视读书节目《开卷八分钟》,由著名学者梁文道先生主持,节目每天用短短的8分钟时间介绍一本书,希望让观众用最简利的方式碰触到书籍的精髓。

 

因为是由节目内容整理而来,所以书里的每篇内容都短小精悍,属于不挑时间和场地的易读书籍,梁文道从书籍背景,作者平生,谈到内容概要和特色分析,是很容易理解的书籍名片。

 

1989年至1994年,木心先生在纽约为一群中国艺术家讲述“世界文学史”,为期五年,留有完整的讲义。听课学生陈丹青整理那五年那五册听课笔记,共八十五讲,逾四十万字,结集这本大书时,已不再将之仅仅看做“世界文学史讲座”。

 

诚如木心所最早时设想的那样,这是他自己的“文学回忆录”,是一部“荒诞小说”,“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从古希腊神话、新旧约,到诗经、楚辞,从中世纪欧洲文学,到二十世纪文学世界,东方西方通讲,知识灵感并作。

 

陈丹青说“我们都这些作家述作的文学史,目的不在认识文学史,而在认识他的文学史,这类书籍好看的地方在于作家他们自己也在里头…它是作家以自己的双眼瞻前顾后,左右环视,即见故人,亦知来者,为自己创作生涯与志趣寻求立足与世的基本定向。“

 

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太有名气了,所以我总是不自觉忘记他学者的身份,一九四零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韦尔斯利、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的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纳博科夫1950年代在康奈尔大学等高等学府讲授欧洲文学,其后以这些讲稿为基础整理编辑成《文学讲稿》。

 

这本相比前三本要难度一些,因为是在大学的讲稿,内容也偏专业化,并且有很多的文本分析,适合爱阅读的伙伴进阶使用。我最近在读普鲁斯特,所以摘录一段书中对于普鲁斯特和乔伊斯的比较,《追忆似水年华》和《尤利西斯》都是大家公认的长篇意识流小说,并且阅读难度都挺高。

 

”普鲁斯特和乔伊斯两人在表现人物的手法上有着一种本质的区别。乔伊斯是先选好一个只有上帝和乔伊斯自己才了解的完整的、 绝对的人物,然后把这个艺术形象打碎,再将打碎的碎片扬散到他小说中的时空中去。一个有心的读者在重读他的小说时,会将这些谜一般的碎片收集在一处,并把它们拼合好,而普鲁斯特则不然。他满足于使人物和人物性格在读者眼中永远是非绝对型的,永远是相对的。他并不把人物劈开打碎,而是通过它在其他人物眼中的形象来表现它。他希望的是,在经过一连串棱镜映象以及表现之后,将它们合成一个艺术的真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