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工自述:抛开体制教育,我最想给孩子做些什么|我们的书⑥

2020-04-28
一家小型公益机构,它的经验值得分享吗?怎么样通过更多的方式,找到那些还不知道有为图书馆的潜在同行者,并得到他们的反馈呢?

2019年,有为把自己积淀了7年的故事和经验交付给中信出版社,最终诞生了一本《回家乡建一座图书馆》。之后,有为又在北京做了几场新书分享会,听到了很多不一样的声音。

一本书的内容是静态的,是一张定格在有为图书馆第七年的照片。在编辑的过程中,为了让这张定格照更动人,几经易稿,也对措辞和部分篇幅做了调整,删减了一些同样珍贵的故事。从4月起,我们会在公号里定期分享书里的部分内容,以及那些被“舍弃”的故事,和新书分享会上的交流。希望它成为一本流动起来的书。

今天分享的是有为绘本义工丁丹艳(丁丁老师)的故事。丁丁老师在图书馆开馆之初就开启了与有为图书馆的缘分,从一个对绘本感兴趣的人,到成为海啊绘本馆的馆长,因工作繁忙请辞后,依然继续活跃地参加绘本活动。图书馆见证了她逐渐成长为一位经验丰富的绘本老师、成为一个母亲、成为一个将绘本项目的经验沉淀梳理并分享给更多人的思考和行动者;而她也见证了有为图书馆从一个员工到一个组织、从几个义工到一个团队、来听故事的孩子从几个到几十个的过程。8年里,她与图书馆一同蜕变、成长。

本篇未被收入书内,首次面世。

口述|丁丹艳 (有为义工)

撰稿| 陆莹(有为前员工)

修订| 牟芝颖(有为员工)

 

2012年6月17日,依然记得那天下着小雨,“有为图书馆”就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在热心人士的关注下悄悄地开了。出乎意料的是,后来,它竟然走进了我的生活,而且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你看,有些缘分真是妙不可言!

 

01 稀里糊涂进有为

 

2012年6月,庄兰兰老师联系我,说三门有个公益图书馆要开馆了,问我有没有兴趣一起去,她可以介绍我去那做义工。庄老师是我的恩师,接到她的电话,我激动不已,便满口答应。

 

兴奋了几天后,17日如约而至,我拿着地址找到海游镇育才小区对面的立光图书馆(后来改名有为图书馆)。没想象中那么好——它立在一群废弃的大仓库中间,老而旧,而且附近还有一个废品收购站,到处可见塑料瓶、废纸箱。正瞧着,便看见了恩师。那天,我还见到很多有来头的大人物以及扛着摄影机的人。一个如此破旧的图书馆,何以受到那么多人的关注,我很好奇。

有为图书馆老馆的外部环境

 

片刻后,开馆仪式开始了,一位身着衬衫领黑色长裙的女子开始她的演说。她说自己曾是个坏学生,叛逆期该干的坏事她没少干,后来考上了不错的大学,她说自己完成了老妈给她布置的任务。她说得轻描淡写,让人感觉很洒脱。至今我还清楚地记着她说的话:“我家亲戚孩子填志愿,他父母要我帮忙。我就问他你喜欢什么专业,他说不知道;我问他你喜欢哪门课,他说不知道;我再问他你喜欢哪个城市,他还是眼睛空洞地摇摇头⋯⋯”

虽然我第一次见这个女子,但是我了解她说这些时的感受——就像我面对毕业班学生时,我说下课了,你们不要再做作业了,出去玩会儿,他们继续做着试卷;我生气了,逼着他们休息一下,他们才离开教室,还有几个什么也不干,就那么枯坐在教室,眼睛直直的,发着呆,有些还偷偷回教室做试卷——我想她说的就是这种感觉。那天起,我就记住了“章瑾”这个名字。直到后来才发现,她是那么可敬又可爱的人,这真是有意思。

 

稀里糊涂地进了图书馆,被章瑾的一番话“洗脑”之后,庄老师又带我见了另一位嘉宾,我只记得当时对我说:“做公益贵在坚持,每次活动不要在意参加人数的多少,真正要在乎的是你在活动中有没有影响到人。如果没有,那么每次活动就算来了几千人也是失败的;有影响到人,那么哪怕一次活动只来了三个人,我们也是成功的。”也就是这句话,后来成了我坚持讲绘本故事的信念。

 

开馆那天,我崇拜完这位又崇拜那位,以至于有为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图书馆我都没弄明白。为什么不纯粹借还书,还要有活动,又有哪些活动呢,谁来做这些活动;而且他们完全靠公益,靠捐赠,现代人都那么自私,谁能长期捐赠,这样能走得下去吗?我心里疑惑重重,庄老师让曾艳——第一位长期义工给我介绍。这个来自广州的姑娘除了让我佩服她能够远道而来做公益外,什么也没让我弄明白。庄老师说曾艳一人在这,你以后有空就来陪陪她吧。我点点头,心想:多来几次,慢慢地,我就能弄明白了。

 

这么想着,开馆那天就过去了。真的是稀里糊涂地进去,云里雾里地出来,但是我心里感觉收获还颇多。这地方,有点神奇。

丁丁老师旧照

                                                                                                                                      02  机缘巧合识绘本

 

第一次知道“绘本”,是参加教育系统组织的一次听课。记得那时,我还在沿赤小学(离县城要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偏远学校)任教,有一次我到附近的浬浦小学听课学习,有个老师上的是绘本《小猪变形记》,我被憨态可掬的小猪逗乐了,但对于“绘本”的理解仅限于此,我以为它就是我们小时候看过的连环画。

直到后来,我才彻底改变了对绘本的认识。一次,身在椒江的闺蜜告诉我,台州市图书馆有个关于儿童阅读的讲座,她邀我一同前去,我欣然答应。开讲座的是浙江师范大学的教授,姓名我忘了,但是他介绍的几本书我却牢牢地记在心里。

一本是《鼠小弟的小背心》,这个故事非常滑稽:鼠小弟穿着妈妈织的红色小背心出门了,鸭子、猴子甚至大象等动物轮番试穿,把小背心撑得越来越大,最后大象把细线一样的小背心套在长鼻子上,鼠小弟坐在小背心上荡起了秋千。

教授一连给我们讲了三本关于小背心的故事,每一本都让人忍俊不禁。这套由日本夫妇中江嘉男和上野纪子创作的绘本非常幽默诙谐,一共有22本(到今年为止已经有24本)。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鼠小弟。以至于到现在,如果有人让我推荐绘本,我首先推荐的就是这套。

鼠小弟让人喜爱,教授推荐的另一本书却让人深思。《有色人种》是以一个黑人小孩的口吻,表达对种族歧视问题的不解,他反问白人小孩——为什么当他们出生时、生气时、害怕时、寒冷时,身上的颜色呈现出白的、红的、绿的、紫的,而黑人小孩不管何时身上始终只有一种颜色,却反被称为“有色人种”?我被这几句话深深地打动了。这让我想到了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他用生命的演说捍卫着平等。无独有偶,现在被一个绘本大师用小孩的口吻,用稚气的语言捍卫着,我敬佩这样伟大的作者,也赞叹他非凡的想象力和超人的创造力。

 

原来,一本小小的“图画书”竟暗藏作家如此深厚的功力。从此以后,我对绘本有了全新的认识,就如《花婆婆》的创作者芭芭拉·库尼所说:绘本像是一串珍珠项链,图画是珍珠,文字是串起珍珠的细线,细线没有珍珠不能美丽,项链没有细线也不存在。

 

从此以后,我对绘本的喜爱便一发不可收拾。这才有了后来的“丁丁讲绘本故事”,再后来的亲子绘本阅读,再再后来的“丁丁故事会”。

 

03  摸摸索索讲绘本

 

开馆后,我担心学校和家离图书馆太远,不方便经常去。谁知2012年的暑假,我就接到了海游镇中心小学校长抛来的橄榄枝,邀请我去挂职上课。我很兴奋,这样一来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换了新的工作环境,一切都是陌生的。工作之余,我就往图书馆跑。那时,来馆里帮忙的人并不多,但总有一批人在忙碌着。虽然我不知道他们在忙什么,但他们的步伐轻盈,神情快活,这让我非常羡慕。我总是想:要是什么时候我也能融入这样的团队就好了。

和曾艳聊得多了,我也就慢慢了解有为了。它像极了《奋斗》里的仓库,它是乌托邦,是理想的集中营。它的理想是推广阅读,让阅读成为联结每个人的桥梁,让阅读改变三门这座小城。它的理想很大,大到需要很多人在这里先找到自己的理想,然后一起去实现它。

 

于是,我问自己:我的理想是什么?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一直只想带给学生快乐有趣的课堂。可是,这样的教育理想在现实的教育观念和既定的教育制度中早已低下了头。

我何不把图书馆当成理想基地呢?那么抛开体制教育,我最想给孩子做些什么?我又能为图书馆做点什么呢?

 

“给孩子们讲故事吧!”这样的想法一产生,我和曾艳都雀跃不已。

“丁丁讲故事”后来发展成每周两场的“丁丁故事会”

 

于是,“丁丁讲故事”就开始了!曾艳忙着张罗海报,我忙着准备故事。第一次活动已是秋天,我穿上最喜欢的花裙子,外加了件蓝色线衫,像去参加盛会似的精心打扮了一番,才前往图书馆。眼看活动时间就要到了,才陆陆续续来了五六个人,而且都是中学生,其中两个还是我以前的学生,说是看到海报前来捧场的。这样冷清的场面是我们所没有预料到的。给初中生讲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和《逃家小兔》,会不会太幼稚?可是我转而一想:好的绘本故事应该不受年龄限制,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收获不同的心情和感悟。

为了迎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第一次绘本故事成了绘本探讨课:我们一起看故事,一起感受母爱,一起思考如何感恩。这样的第一次不算成功,却也在交流中碰撞出许多思想的火花。“每次活动不要在意参加人数的多少,真正要在乎的是你在活动中有没有影响到人”。我安慰自己,第一次活动应该有人受益。至少对我自己来说,已经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尽管它步履蹒跚,却告诉我很重要的一点:放好心态慢慢来。

参加人数越来越多的绘本活动

 

后来的几次绘本故事活动,每次参加人数都不超过10个,来听故事的人也越发杂乱:有中学生,有小学生,还有幼儿园的小朋友。故事讲着讲着,初中生听着无趣,悄悄走开了;幼儿园的小朋友,听不太懂,坐不住了;只有那些小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于是,活动后,我和曾艳商量,一定要把听故事的人群定为低中段小学生。虽然每次我们在活动后都做总结,但是图书馆刚起步,了解它的人并不多,知道绘本故事活动的人就更少了。后来的日子,绘本故事依旧冷冷清清地进行着,若有似无,怪尴尬的。

2013年的春天,绘本故事还没有起色,曾艳就要回广东了。我很难过。那时,我刚换了工作环境,压力很大。而曾艳只身一人从广东来到三门,身边也没有朋友。我们就成了彼此最好的朋友。我们一起看书,一起聊天:聊工作,聊图书馆,聊文学,也聊梦想。有曾艳在的图书馆让我觉得温暖,有归属感,这样的朋友要离开,我心里说不出的失落。那时,偷偷地想:曾艳走了,我再也不去图书馆了!

在这样的失落中,图书馆迎来了第二批义工:山东“萌妹子”豆包——赵双慧,开朗活泼的婷婷,“单车大叔”胡亮朋,还有会抖锅的女汉子“阿呆”——田小丹,这样的组合,阵容强大,活力十足。如果说和曾艳是在聊天中走近的,那么和他们则是在玩中混熟的。工作之余,我们就凑一起玩游戏,什么卧底游戏、杀人游戏,都是那时学会的。

玩中工作热情更高,效率也高。婷婷找我商量亲子绘本故事活动,我们商定每两周一次,时间定在周日下午的2:00——3:30,每次一个主题两个故事。定期讲绘本,让孩子们摸着了时间规律,参加的也以小学生居多,绘本故事活动就慢慢发展起来了。每期都会有10到20个孩子拉着家长来听故事,其中有几个小学生,场场都来,听后还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这给了我动力。有时,家长听了故事后还会跟我交流,他们都觉得这活动好,这也是动力。还有个爸爸第一次带两个孩子来,隔了一周又带了朋友来。一看,是我熟识的奚老师。那位爸爸还怂恿奚老师也来讲故事。这又給了我们启发:可以让更多的老师或妈妈加入到讲故事行列中。

越来越多的老师、妈妈加入到有为绘本团队中

 

绘本故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这样的活动中,我很快乐!其实那段时间,是我工作压力最大的时候,除了工作日,我的周末也被排得满满的:周六上午补课,下午则跟着老师学习,周日上午学车,下午就给孩子们讲故事。也会有觉得累的时候,但是绘本故事从没被放下,因为它已经成了我生活的调味剂,忙碌的工作让人焦头烂额,再不做点喜欢的事,我想我要发疯了!

 

在这样的活动中,在这样的团队里,我发现自己慢慢地改变着,变得很开朗,变得很爱笑,每次从图书馆出来都能带着极好的心情回家。以至于后来,婷婷、豆包走了,阿呆走了,我也没觉得伤感。因为人这辈子能遇到那么多有趣好玩又志同道合的人实属不易,我连感恩都来不及,哪还有时间伤感呢。

丁丁老师在有为新馆的小剧场里为孩子们讲故事

 

04  快速发展建团队

 

2013年的冬天,图书馆又迎来了“女王大人”——coco雪娇,“朱宝顺”——小明、“单车大叔”继续留守。“女王大人”热情开朗,很适合讲故事。在我的鼓励加怂恿下,绘本故事就由我的“独角戏”变成我和她的“双簧”。她没讲过故事,我就把自己仅有的一点经验传授给她,她也很好学,一遍一遍讲,一遍一遍练,有什么好的方法我们还一起分享。每次活动,我们一人讲一个,故事前讨论怎么讲,

故事后总结不足之处,我俩都在不断进步着。那段时间,我刚好教一年级,每逢周五我都在班级里宣传绘本故事活动。“肥水先流自家田”,每个周末,我班总有十几位孩子拉着家长来听故事,有时候他们还带着小伙伴来。有了他们的捧场,再加上家长们的大力宣传,绘本故事迅速变成了一个热门项目,越来越多的父母带着孩子来听故事,人数最多时有五十多个!我们还不满足,想建立绘本团队。

于是,在我们的努力挖掘下,毛毛妈来讲故事了,橙子老师加入到绘本团队中来,梅小娇老师也由带孩子来听故事的家长变为讲故事的主力军。到了2015年,绘本团队就正式建立了,团队中有十几个人,她们中大部分是带孩子来听故事的妈妈,大都还是老师。团队建立后,故事由每两周一期改为每周一期,每期一个主题两个故事。我们还制定了一个绘本故事轮流表供大家选择,团队成员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主题、时间来讲故事。人多了,讲故事的方式五花八门的,好不热闹!

故事团队建立了,但是如何让团队发展得更好,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我们又通过团队开会讨论出:1、要不断地自我学习——平时多上网看看视频、文章或者多看相关的书籍;2、要定期交流心得;3、要走出去学习好的经验。

2015年3月,在图书馆总理事杨小山的带领下,叶晓薇、叶亚琴、梅小娇、何雪娇及我去上海先后参观了当地“社区阅读馆”、“蒲公英绘本馆”、“蒲蒲兰绘本馆”及“爱看屋”。在交流中,我们收获了许多宝贵经验:书籍分类、小听众按年龄分批听故事、绘本小义工团队建设、规章制度的建立及绘本书籍的分享。

学习归来后,叶晓薇又把自己多年从华德福教育中习得的理念展示给我们,她自制各种故事道具,用丰富的想象力营造一个又一个温馨的故事场景。观看的人都赞叹:原来故事还能这样讲。

为了故事的多样性,我们还学习了手指谣、晨圈;还把歌唱、绘画、剪纸、手工等不同元素都加进了故事中。我们先后还演出了绘本剧《小红叶》和《跟甘伯伯去游河》,这些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老师带着孩子们在图书馆里排演绘本剧

2016年5月28日,在上海花花姐姐的带领下,日本纸戏剧老爷爷野间成之来到有为,给三门的小朋友讲纸戏剧,这让我们的视野无限扩大,也让我们意识到:其实我们也可以联结一二线大城市的资源,假使以后捐赠不成,我们就自己众筹。

 

现在我们的绘本团队已经有60多位义工参与其中。和那么多人一起做喜欢的事,我们不仅收获了朋友,还给他人带去了快乐和感动,这真是一件美好的事。孩子在故事中成长着,家长跟着孩子一起学习,我们这些讲故事的人也在学习、成长。这就是亲子绘本阅读的魅力!

受有为之邀,日本的纸戏剧团队来图书馆里为大家讲纸戏剧,这也是有为第一次以及唯一一次尝试以“众筹”方式办活动

 

05  华丽变身迎新馆

 

2017年1月21日,有为搬新馆了!那是一座临江而建的新馆,它的四周铺满了草地,真美!而我们绘本团队也迎来了独立的绘本馆——海啊绘本馆,它采光好、面积大,是个很好的阅读环境。图书馆里,还有一个随时供使用的小剧场。一切都在往更好的方向走着⋯⋯

 

 

新馆里的绘本区,由本地企业海啊集团赞助,冠名为“海啊绘本馆”(馆内书架、书籍捐赠来自其他机构、个人)

2016年12月24日,小林儿出生了。母亲的角色让我暂时无暇顾及绘本故事。然而2月19日,当我抱着两个月大的小林儿第一次走进绘本馆时,一阵阵感动涌上心头,让我不禁热泪盈眶。回想这5年,一路走来,绘本故事讲述者从一人到两人,到十几人,再到六十几人;我们简陋的绘本区变成了明亮的绘本馆,这中间要感谢的人真的太多太多了:感谢绘本团队、感谢孩子们、感谢捐赠者⋯⋯

 

“一个儿童读者,也将会是一个终身阅读者;帮助一个孩子亲近绘本、爱上阅读,就是送给他一份珍贵的礼物。这份礼物,足以让他享用一生。”我要把绘本馆的理念深深记在心里,再付诸行动。当小林儿再长大一点,我一定要带她去有为听故事,我要把绘本故事这份珍贵的礼物送给她,让她爱上阅读;我还要把绘本故事的故事、有为的故事都讲给她听;等她长大了,我要对她说:孩子,有梦想一定要去实现,因为在追梦的路上,你不会孤身一人,会有成千上万人来帮你,只要你坚持!

接下去的绘本故事活动会怎样呢?

期待吧,一切会更精彩!

期待丁丁老师与有为一同成长的未来

 

编后补充

丁丁老师从有为开馆至今,始终活跃地参与到馆内的绘本项目和其他活动中。而她的这篇经历,也记录下了有为来来往往的各色人,以及整个绘本项目的发展过程。

任何组织从起步开始都不会一帆风顺,而公益组织更是容易受到人、钱、经验、环境的限制。如您支持我们为县镇家庭带来更多的绘本故事,欢迎扫码文末图片,成为我们的月捐人,为我们的绘本团队扫清一些障碍。

绘本阅读是亲子家庭联结的纽带。在整个疫情期间,我们也联动了参与有为绘本故事的家庭,用视频的方式来分享自己喜欢的绘本。来看看这些可爱的、充满想象力的小视频吧!

小读者的阅读时光集锦01| 小读者的阅读时光集锦02|小读者的阅读时光集锦03|小读者的阅读时光集锦04| 小读者的阅读时光集锦05| 小读者的阅读时光集锦07|小读者的阅读时光集锦08

下期“我们的书”,将会分享绘本项目更多的经验,敬请期待!

 

往期连载

用嫁自己的条件,换来了一座不只是借书的图书馆|我们的书①

义工自述:有为把我们一家更紧密地拴在一起|我们的书②

理事自述:我对有为图书馆一直抱着“最坏的打算”|我们的书③

捐赠,就是出于一份遥远的信任|我们的书④

这些乡镇学校的老师身上,有光在闪|我们的书⑤